10月11日 第74期 鲁春雅教授
网络中的民事权益保护
此次讲座聚焦于网络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在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网络作为教学、科研和办公的重要平台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鲁春雅教授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可能涉及的民事权益,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权、知识产权、网络交易安全权等。针对这些权益,鲁教授强调了依法保护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网络环境中存在的侵权风险和挑战。在探讨如何保护大学生网络民事权益时,鲁教授提出了多种法律调整和保护途径。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网络民事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引导他们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讲座的最后,鲁教授鼓励同学们敢于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维护自身权益。
10月18日 第75期 许苏英教授
分子影像探针及在疾病早期诊断和药物递送中应用
讲座伊始,许苏英教授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与同学们分享大学生活规划及对个人职业选择的感悟,并讲述了她与学生间的诸多趣事。在学术研究方面,许老师简单解读她在化学和生物学两个学科间的交叉学科研究,介绍其研究领域里的一些基本规则及原理,以近期科研成果为例,分享在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
在讲座的最后,许教授鼓励同学们要敢于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束缚,积极尝试,积极试错,努力开拓自己前行的道路,投身于科学研究和实践;同时也对分子影像探针技术的发展寄予厚望,许教授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该项技术将会更加成熟,会有前景可观的广泛应用。
10月19日 第76期 王振刚教授
超分子仿真催化材料
本期导师微沙龙聚焦于超分子仿真催化材料的发展及重要作用。王振刚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生物自组装材料及应用,并以实例详细讲解自组装概念。从生物质降解到仿NADH类Dehydrogenase催化剂,一系列具备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仿酶催化材料在能源、化工、生物、环保、材料、医药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了新催化概念,也拓宽了新催化的意义。
此次讲座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超分子仿生材料的平台,也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对自组装领域研究的热情。在讲座的最后,王教授鼓励同学们要培养积极探索的科研精神,同时提出了对超分子仿真催化材料领域的展望,希望随着催化材料的不断创新发展,更节能、更高效的催化新时代将会到来。
10月25日 第77期 范红玮教授
膜分离技术
本期导师微沙龙着眼于膜分离技术的高效作用和重要地位。范红玮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发展及应用。从环境治理工业废水处理到医学领域生物大分子分离,膜分离技术日益成为环境、水资源、能源、医药生物以及日常用品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范教授还详细地讲述了国内外膜技术的前沿研究成果和膜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强调了膜分离技术研发的重要性。
本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膜分离技术的认识,也激发了同学们对膜分离研究的热情。最后,范红玮教授鼓励同学们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并对未来提出展望,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膜分离技术一定可以更稳定、更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同学反馈
参加此次导师微沙龙,我深刻认识到网络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网络环境中存在的民事权益风险。鲁春雅副教授的讲解让我了解到个人信息保护权、知识产权等权益的重要性,以及依法保护这些权益的必要性。我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提高法律意识,学会依法维权。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将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网络民事权益,并敢于同不法行为作斗争,为维护大家的权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英2301孙海武
参加许苏英教授的讲座,我深受启发。她不仅分享了个人成长经历与职业选择,还介绍了她在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的成果。通过许教授的讲解,我了解到科研工作的艰辛与乐趣,也看到了科学研究的广阔前景。许教授鼓励我们追求目标、不畏困难的精神,让我备受鼓舞。我认识到,无论未来选择何种职业,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激励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
——精英2301孙语洋
参加王振刚老师的导师微沙龙后,我深感自然与科技融合之美。生物分子间的精细互动启迪科学家探求生物基元作用本质。以生物酶为例,其高效温和的催化特性,驱动绿色化学进步,减少能耗。课题组研制的仿酶催化材料,兼具高活性,高选择和耐极端条件优势,广泛用于医疗、环保及高端化学品合成,预示绿色化学新方法。本次微沙龙激发了我探索自然法则与技术创新的热情,彰显科技进步源于自然灵感,引领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迈进。
——英才2301黄燚垒
范红玮教授为我们讲解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一种是根据孔径大小,另一种是膜对两者倾向性不同。随后范教授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膜分离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电子、轻工、纺织、石油、食品、医药、生物工程、能源工程等。它可以分离出CO,便于处理,也可以分出氯气等战略资源。膜分离技术具有无限可能,但目前我国的膜分技术也面临着“卡脖子”的问题,从材料到制备,外国的技术壁垒总是虎视眈眈,不过我相信中国的科技发展决不会因为小小的阻挠而停滞,伟大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将会引领中国膜分离技术不断前进。
——精英2201朱奕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