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零距离 | 第14-17期回顾,走进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05-22浏览次数:10


图片

春雨初霁,百花争妍,为助力宏德学子迈向科研殿堂、洞悉专业前沿,2025 年 4-5 月,宏德书院联合化工、材料、生命、化学四个专业学院,陆续开展四期 “科研零距离 —— 走进实验室” 活动。实地探访重点实验室,聆听专家精彩讲解,书院大一学子近距离感受科研魅力,激发专业兴趣,为专业选择注入活力与指引

图片

活动回顾


4月19日 走进材料学院重点实验室——探索材料新知

“科研零距离”第 14 期活动中,宏德书院的学子们满怀期待与憧憬走进材料学院,开启了科研探索之旅。

活动首站是北京市先进弹性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这里,同学们认识了材料学院的氢化丁腈橡胶、热塑性硫化橡胶等研究成果,并深入参观安全防护用功能高分子材料联合实验室。

队伍来到碳纤维楼,在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碳纤维的生产流程。

紧接着,在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下,同学们认识到了诸多的生物学精密仪器,领略了生物医用材料之美。

最后,在叶欣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了张立群院士领衔的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在这里,同学们见证了众多弹性体材料的落地产品,领略了材料学的实用之美。

此次参观活动带领同学们从弹性体到碳纤维,从高分子材料到生物医用材料,全方位地领略了材料科学的广度与深度,为同学们的科研探索种下了梦想的种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月26日 走进生命学院重点实验室——生以载道,学以精工

“科研零距离”第15 期活动中,宏德书院的学子们怀着对生物学科的热忱与期待走进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启了科研探索之旅。

活动首站是童贻刚教授课题组所在实验室,在这里,同学们认识了童贻刚教授课题组的基本研究方向以及千金藤素、抗生素替代疗法等研究成果,并深入参观西校区生命学院重点实验室。

随后,队伍来到东校区高精尖中心,在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下属生物合成与高效分离实验室,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室已有成果。

紧接着,同学们细致参观了袁其朋教授课题组所在实验室,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下,同学们认识到了诸多的生物学精密仪器,领略了生物学研究之美。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谭天伟院士领衔的生物炼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这里,同学们见证了众多非粮材料生物过程产品以及工艺过程,领略了生物化工的实用之美。

此次参观活动以生物工程为核心脉络,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贯穿生命科学前沿的探索之旅。从基因编辑的精密“分子剪刀”,到生物化工的绿色转化工艺;从合成生物学重构生命密码的颠覆性创新,到生物炼制技术将玉米秸秆变废为宝的产业化实践——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全景展现了生物工程“从微观设计到宏观应用”的学科魅力,更以鲜活的科研场景点燃了青年学子的创新激情。

当实验室的荧光标记与工厂的发酵罐在认知中交汇,当课本理论与产业落地的距离被真实案例消弭,一粒粒“科学改变世界”的信念种子悄然扎根。这场跨越学科边界的实践课堂,正为生命科学领域孕育着破土而出的新生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月10日 走进化学学院重点实验室——化理传心,术业求真

“科研零距离”第 16 期活动中,宏德书院的学子们怀着对化学学科的好奇与热爱走进化学学院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叩响科研发现之门。

活动首站是一层的基础实验仪器,在这里,同学们认识了透射电镜,液体固体核磁共振,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测量样品结构的仪器。

随后,同学们在丰海松老师的带领下,细致参观了李峰教授课题组所在实验室,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高端无机纳微材料粒径和均分散的控制合成及工业危固废的利用和转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然后同学们有深入了解了卫敏教授领衔的插层化学与能源催化课题组,在这里,同学们见证了生物质定向催化转化,能源催化和碳-化学的发展和应用,感悟化学化工的实用之美。

最后,在丰海松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又参观了何静教授的绿色催化与催化反应工程实验室,了解了“插层催化与绿色合成”、“生物质基醇化学”、“强吸/放热催化过程强化”、“碱催化与重排放过程源头减排”四个特色研究方向和重要的研究成果,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绿色催化的魅力。

此次参观无机化学实验室,犹如推开了一扇通往微观化学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踏上了一场探索物质奥秘的奇妙之旅。从高端无机纳微材料粒径和均分散的控制合成,到高分散催化材料的可控制备;从新能源电池材料课题组,到绿色催化与催化反应工程——一个个生动的实验场景,全方位展现了化学化工“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独特魅力

我们深刻体会到化学在推动科技进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力量。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对化学的前沿领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激发了我们对化学研究的浓厚兴趣。那些在实验室里闪耀的仪器光芒,如同希望之光,照亮了我们探索科学的道路,也让“化学改变世界”的信念在我们心中愈发坚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月18日 走进化工学院重点实验室——化道探微,穷理明心

“科研零距离”第17期活动中,宏德书院师生满怀着对科研的炽热之情,踏入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科研探秘之旅。

活动伊始,化工英才班直博生张婉琪学姐进行了经验分享。她介绍道,英才班课程资源丰富,众多课程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在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英语能力,为未来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科研机会方面,同学们可以更早进入实验室,积累科研成果。

参观首站来到氢能材料智能设计与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长讲解了从抓取烧杯进行冲量到精准控制称量和助剂用量的全过程,还提到后续将搭建更完善的设备,打通从制备到筛选的全流程。

随后,大家来到超重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超重力技术通过强化分散和传质过程,将气体分散成小气泡,增加气液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反应效率。该技术在加氢反应、脱硫脱氮、氧化再生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还能替代传统高塔设备,降低能耗和占地面积。

最后一站是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人员讲解了固定床反应器可进行均相和非均相反应,通过添加不同形态催化剂实现不同反应效果。还介绍了带孔搅拌轴高速旋转使气体离心进入液体以增加气液接触面的强化技术,以及液相色谱等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先进科研设备。

此次“科研零距离”活动,如同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化工科研世界的大门。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化工学院在高通量净化器、超重力技术、固定床反应器等方面的科研进展与成果,还从英才班学姐的分享中获得了宝贵的学习和科研经验。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工科研的浓厚兴趣,让他们更加明确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方向。相信这次活动会为同学们的科研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活动总结


四期 “科研零距离” 活动,让宏德学子真切触摸科研脉络,领略实验室浓郁的科研气息。实践深化了对专业方向的认知,筑牢专业抉择根基,激发科研热情,激励学子以科学为翼,助力未来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