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微沙龙 | 第91-93期活动回顾

发布时间:2025-06-05浏览次数:27


活动介绍

图片
图片

为拓宽同学们的学术视野,进一步激发理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宏德书院近期举办了第91-93期导师微沙龙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法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我们特别邀请了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民事司法、噬菌体治疗、恶性肿瘤的治疗等热点话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讲座分享及深入的交流讨论。导师们不仅带来了前沿的专业知识,还为同学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助力大家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图片


活动过程

图片

1

5月22日  第91期 

《民事司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文法学院——冯珂副教授

冯珂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民事司法的历史演进,探讨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定位。他指出,民事司法作为化解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防线,其诞生与改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漫长的历史沉淀形成。讲座中,冯珂老师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从早期社会纠纷解决形态的萌芽讲起,那时的纠纷处理多依赖传统习俗与权威裁决;到近代社会现代司法雏形初现,司法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直至今日形成完备的规范程序体系。冯老师强调,民事司法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进步密不可分,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推动着民事司法的革新。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冯老师呼吁大家以史为鉴,坚持人本价值,积极探索更具包容性的未来民事司法路径

图片
图片

1

5月23日   第92期

《抗生素耐药与噬菌体治疗》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童贻刚教授

童贻刚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认识抗生素,通过“丛林法则”向同学们介绍了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结合新冠时期耐药菌感染事例突出滥用药物的巨大危害,强调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人类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影响。随后,他介绍了细菌感染治疗的发展史与噬菌体治疗的兴起与发展,通过图像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噬菌体的结构与分类以及噬菌体治疗的原理。童老师通过图表展示了噬菌体治疗的给药途径及相关案例,使同学们对这一新兴疗法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最后,童老师点明噬菌体研究意义,与同学们在噬菌体治疗的未来展望与挑战方面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他指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多了解科技前沿领域的研究,才能在未来的科研探索中站稳脚跟

图片
图片

1

5月30日   第93期

《恶性肿瘤与热的攻防》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谢文升副教授

谢文升老师结合自身求学阶段的科研经历,阐述了自己逐步踏入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并进一步深入探索的故事,系统地介绍了热疗技术的原理与其在癌症治疗领域的潜力。他强调了材料在热疗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在精准靶向肿瘤细胞方面的潜力。谢教授通过实例展示了这些材料在磁场作用下的高效能量转化,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讲座最后,谢老师引用“人生能有几次搏”,激励同学们珍惜科研机遇,勇敢追逐梦想。此次微沙龙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揭开了恶性肿瘤热疗技术的神秘面纱,激发了同学们跨学科研究的兴趣,更彰显了科研探索的无限魅力

图片
图片


同学反馈

图片
图片

冯珂老师的讲座“以史为鉴”的核心理念,尤为触动人心。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冲击,我们既要拥抱变革,更要警惕技术理性对司法人本价值的消解。冯珂老师用扎实的学术沉淀与生动的案例,让我意识到未来司法的建构应兼具包容性与温度,而非一味追求效率。这场讲座不仅扩展了我对民事司法的认知,也启发我思考如何在技术浪潮中坚守法治的人文关怀。

——法实2401 樊梓琛

图片

听了童贻刚教授对抗生素耐药与噬菌体治疗的相关介绍,我对现代微生物学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童贻刚教授作为国内噬菌体研究方面的专家,讲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先从抗生素耐药性讲起,提到了在医院ICU等地方存在着许多耐抗生素的细菌,并提出了可以通过改造噬菌体来杀灭耐药菌,令我受益匪浅。

——拔尖A2401 秦基皓

图片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议题,通过谢文升教授的数据列举与分析,展现出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与死亡人数之高,凸显了应对恶性肿瘤问题的迫切性。热疗作为新兴手段,实现了精准控温杀伤肿瘤细胞与诱导凋亡的双重目标,其在对抗肿瘤热耐受微环境上的挑战与突破,也展现出科研的探索精神

—— 拔尖A2403 张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