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微沙龙 | 第97-99期活动回顾

发布时间:2025-11-05浏览次数:10


活动介绍



为拓宽同学们的学术视野,进一步激发理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宏德书院近期举办了第97-99期导师微沙龙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书院各专业的前景和发展趋势。书院特别邀请了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相关热点话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讲座分享及深入的交流讨论。导师们的前沿专业知识,助力大家在未来的求学道路上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活动过程



1

第97期:细菌防御系统与噬菌体反防御武器——冯越教授 

冯越老师从自身经历为引入,讲述了他从求学到在北化科研攻关的全过程。在初期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冯老师带领学生刻苦钻研,发表北化首篇《Nature》《Cell》,打破校史。专业方面,冯老师介绍了蛋白质结构生物学及其意义,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讲解“结构决定功能”的论断,也指出该学科在生物制药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然后冯老师以CRISPR-Cas系统的工作机制为例说明噬菌体与细菌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与分子机制,并说明该原核生物的免疫系统已被广泛开发为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互动环节,冯老师强调科研方向的选择十分重要,这为同学们在日后学习与科研中提供了重要帮助。

图片
图片

2

第98期:法学的科学性——和育 东教授

和育东老师从同学们熟悉的法理学出发,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自然法、实在法以及各个部门法的科学程度等内容,为同学们介绍了法学科学性的相关问题。随后,他从法学研究对象的科学性,法学研究价值科学性以及法学研究方法科学性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了法学的科学性:从“浮桥案”中,同学们明白了法律条文设置的严谨与科学,进而体会到了法律条文背后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这也是法学学科的价值所在。法学亦为社会生活提供了科学的探索方法,如法学三段论和构成要件分析法等,这都是法学的科学性所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和育东老师与同学们探讨了大家关心的法律问题。详细的讲解让同学们恍然大悟,收获良多。

图片
图片

3

第99期:催化—生活中的加速魔法——贺宇飞教授

贺宇飞老师以生活中的催化为引,通过面包发酵、汽车尾气净化等生动实例,揭示催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随后,贺老师层层深入,围绕“三不原则”+专属“buff”阐释了催化剂的本质,并用做饭、开锁、跑步等比喻让新生也能轻松理解。接着,贺老师从热力学和动力学双视角出发,阐明催化剂不改变反应平衡,而是通过降低活化能加速反应。他还介绍了常见反应器的特点,并以过氧化氢制备、合成氨等工业化案例,展示了催化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关键跨越。最后,贺老师用乔布斯的名言“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寄语我们,激励我们保持求知欲和进取心,勇于突破创新

图片
图片



同学反馈



有幸聆听冯越教授关于细菌与噬菌体间“军备竞赛”的讲座,我深受启发。这场微观世界中持续亿万年的攻防博弈,展现出生命演化中精妙的策略性与动态平衡。细菌不断演化出CRISPR-Cas等多样防御系统,而噬菌体亦能进化出相应反制手段,这种“矛与盾”的较量令我惊叹于自然选择的智慧。更令我兴奋的是,这些基础研究正为基因编辑技术和新型抗菌策略的开发提供宝贵资源。作为理工科学生,我意识到许多前沿突破往往源于对自然机制的深入理解与巧妙借鉴,也激励我在专业学习中保持好奇,探索未知。

——优培2401 王靓


经过周五晚课,和育东老师的专题讲座“法学的科学性”我受益匪浅,在和老师的一步一步引导下不断加深对法学科学性的层层了解,也给出我们坚定的回答,法学的科学性问题是一个坚定的肯定回答。法学确实是一门公正的科学,正义的实现是可以论证的,可检验的理性活动,法学基于科学性,为人类世界提供了独有的方法论,即构成要件分析法。法学的独特的对象性,价值追求与方法体系,成为探寻规范的科学路径。在和老师的分享下,也坚定了我继续探寻法学的决心。

——法实2301 王宇蒙

今天参与的催化主题讲座,让我对均相催化这一领域有了全新认知。老师围绕自身研究展开的分享,将抽象的催化原理与实际科研案例结合,让我跳出课本上“均相催化即催化剂与反应物同相”的浅层定义,深入理解其核心优势——活性中心明确、反应选择性高,以及在精细化工合成、医药中间体制备中的关键价值。

同时,老师也客观提及均相催化面临的催化剂分离回收难、成本较高等挑战,以及当前通过固载化、设计新型配体等方向寻求突破的探索,让我看到科研的严谨与动态发展。这次讲座不仅填补了我在催化研究细分领域的知识空白,更让我意识到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重要性,也为未来专业课学习和科研方向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生高2401 李恺玥